政策原文
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
防止和糾正“小學化”現象的通知
教基二〔2011〕8號
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,糾正“小學化”教育內容和方式。幼兒園(含學前班,下同)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,科學制定保教工作計劃,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。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,靈活運用集體、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多種形式,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,激發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,養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,培養積極的交往與合作能力,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。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。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、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,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。
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良好條件,整治“小學化”教育環境。幼兒園要創設多種區域活動空間,配備豐富的玩具、游戲材料和幼兒讀物,為幼兒自主游戲和學習探索提供機會和條件。嚴禁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和組織征訂各種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,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各種名義向幼兒園推銷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。幼兒園不得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、讀物和教輔材料。
現今很多家長對幼兒園教學“去小學化”這個概念仍有一些誤解,認為“去小學化”就是不教學、不學認字、不學算數,因此幼兒園并沒有可學習的內容。
作為學前教育,“小學化教學”的確是“揠苗助長”的不科學做法。將小學知識提前到幼兒園中進行教學,一方面在于幼兒園教學與小學教學的層面不同,讓幼師來教授小學知識是一種不科學的教學行為,不規范的教學反而容易帶來負向的效果。另一方面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中學習的知識產生重復,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。
不過需要明確的是“去小學化”指的是內容的小學化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僅僅是將1+2=3的公式教給孩子,這就是小學化教學。而如果是以游戲或者體驗的方式,讓孩子理解1個糖果加2個糖果一共是3個糖果,這是可以的。所謂“去小學化”,指的是幼兒園教學不去向孩子教授固化的知識,而是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,并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能力去適應未來的各個發展階段。
幼兒園教學是保育和教育相結合,促進孩子感官和運動能力的發展,形成和發展孩子的語言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,了解社會規則,促進身體和人格的健康發展。教育要從兒童出發,從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出發來思考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問題。
在家長的角度也許會擔心在幼兒園去小學化之后,孩子在上小學時落后在起跑線上,擔心學習跟不上。
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上看,孩子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敏感期,去學習、體驗。正確的學前教育應該是注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,從兒童發展的七大領域進行引導,讓孩子在發現中體驗樂趣,樂趣中獲取經驗,經驗中提升能力,能力中形成習慣。
從教學角度看,幼兒園畢業教學里有“幼小銜接”來與小學教學接軌,使孩子提前適應,并為未來學習打好地基,并不需要將小學教學提前進行。
*撰文&編輯:牛津國際總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