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原文
到2020年,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%,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(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)達到80%。廣覆蓋、?;?、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,學前教育管理體制、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。
——《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》
其實深層次地講,目前政策對于幼兒園的規劃是50%公辦園、30%普惠性民辦園、20%營利性民辦園。普惠園是指以政府指導價收取保育費和住宿費的幼兒園。
在2018年《意見》出臺后,其實對于普惠性政策出現了許多誤解的聲音。比如“民辦園將退出歷史舞臺”、“所有小區內只允許普惠性幼兒園”這兩個解讀最多提及。
事實上政策的出臺對于營利性幼兒園的沖擊是肯定存在的,但并不存在“民辦園將退出歷史舞臺”這樣嚴重的情況。教育部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818號(教育類408號)提案答復的函件中回應稱:“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,民辦學??梢宰灾鬟x擇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民辦學校?!?/span>
政策所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來自于場地方面,目前市場是營利性幼兒園多于非營利性幼兒園。所以在規劃幼兒園市場時,需要保持2:8的建園比例。即每建1所營利性幼兒園,需要有4所非營利性幼兒園。
根據現狀,一方面我們要確保自身的師資、教材,具有壓倒式的優勢,使自身提供的教育能與高收費相匹配。另一方面,我們要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尋找出路。
目前市場上其實還存在大量合同剩余5年以上、位于小區內的營利性幼兒園。但由于自身教材、教育方式等落伍,或管理不善導致園所運營慘淡。那么其實像這一類園所,完全可以通過協商合作、或談判收購,然后進行內部環創升級、管理運營升級、課程梳理升級、品牌升級等等,將優質的高端教育帶入小區中。
待合同期滿后,再根據未來政策要求進行改造或轉讓。
*撰文&編輯:牛津國際總部